新闻动态

2019-09-18
理工男的创业启示:“只懂技术流的创业者不是好Leader”

理想、offer、职场、个人价值……

鱼和熊掌何以兼得?

 

在芸芸研究生大军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梦为马,朝着心中的理想策马奔腾,通过创业,创造着个人价值——在这些创业者中,就不乏理工男的身影。

被冠以“聪慧敏锐”、“技术流”、“直线思维”标签的理工男,“知识创业”是他们最具竞争力的技术壁垒。

 

但内向的性格、不熟悉市场、缺乏管理经验的他们,在创业之初四处碰壁,无一例外。

 

我们采访了多位理工科创业者,他们的共识是“如果要在’九死一生’的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沟通交流、整合资源、不断学习的能力不可或缺。”

 

以下三位研究生,他们正经历着从一个技术流到管理者的成长:他们都对市场的探索、对自身的突破、对理想的执着,也许会带给你一些启发。

 

 

薄智元“将每一个实习岗做到极致”

 

从服务校园信息化起步,到帮助传统制造行业实现信息化转型,再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商业智能,这个不到二十人的90后创业团队打造的产品“轻流”,正通过AI+的方式让企业“无代码”搭建业务系统。在产品推出的首年就为数百家企业提供SaaS服务,营收近500万元。如今,团队已融资三轮,估值数千万。

 

这个年轻的创始团队的领导者薄智元,从高校的创业探索者、外企的超级实习生、成长为一名责任在肩的企业管理者。

 

“我记得在我们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有一位记者问我,意思是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你为什么要去创业?你凭什么觉得大学生创业能够成功?”薄智元对此解释说,“大学生创业确实失败率很高,但原因不在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怎么样,而是说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资源比较有限。而我在真正创业之前,已经经历了一次次累计经验值的过程。”

 

薄智元的经验值来自每一次校内工作、每一次企业实习。“我特别清晰的一点是未来我会选择自己创业。当时有一种使命感,召唤着用学到的创新科技去为社会做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从担任学生会主席开始,他就刻意练习克服内向的性格,学习交流沟通、学习团队管理;从加入第一家创业公司实习开始,他就观察着创业公司的样子:小到发票怎么开,大到股权怎么分配。

 

他是一个能将实习岗也做到极致的人。读本科时,他的一份实习工作是处理数据报表。做着做着发现,报表可以通过系统设计完成自动化。他把节省下的实习时间花在了对报表数据的分析上,并及时向部门领导汇报了他对数据的理解和建议。由此,他在短时间内赢得了企业高层的信任,获得了参与企业核心工作的机会。

 

“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即便你是一个实习生。”这是薄智元想说给实习生们听的真心话。

 

 

林贤杰:“先了解社会,再了解自己”

 

上海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贤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本科主修生物学,研究生期间主攻基因测序。从立志成为科学家到创立技术转化公司的创始者,其中的转变源自成长,也伴随着阵痛。

 

“一般人读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然后认识自己。而我刚好相反,先了解自己,认识社会,最后才学习知识。”林贤杰坦言当初选择生物学专业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生命是什么东西,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机缘巧合下,一位企业家的一次讲座如醍醐灌顶,改变了他的想法,“他的话很有道理:大学生要认识自己之前,要先对社会有深刻的了解,而了解社会最好的途径就是NGO,因为NGO作为第三方会与社会从最高到最低的各个层级打交道。

 

这次讲座给了林贤杰全新的视角,于是他加入NGO,更加细致地洞察社会。他领导的NGO期间取得了一些成绩,不仅入选了中国志愿者考察报告一书,还连同另一个NGO自筹资金为一座小学捐了一栋教学楼。更加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为了帮助NGO募资,实现自我造血,他又连同一帮做家教的朋友,创办了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经营NGO的时候我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发现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有实力帮助更多的人。”林贤杰抿嘴说道,仿佛之前“成长的烦恼”都已烟消云散了。

 

经历了之前的一系列摸索阶段,林贤杰不断分析总结并寻找新的方向,最终他将目光放在了科技成果转化上并成立了上海迈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迈科技已经成为了一个一站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服务,企业服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互联网),致力于“Link Technology to Industry”——帮助技术发挥价值的同时,助力中国产业转型。

 

 

杨小明:“行业痛点越多,机会越大”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杨小明选择了生活服务行业进行创业,是姆爱健康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较之其他普研本科大学生创业者,MBA毕业的杨小明似乎“不再年轻”。用他自己的话说:“想法没那么简单,甚至比较现实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初衷的背离与理想的破灭,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他,有着不同常人的曲折经历。

 

早在“姆爱妇婴”成立之前,杨小明先后担任过计算机工程师、连锁医院信息科负责人、医疗健康门户网站CEO、两家连锁月子中心合伙人,有过三次创业经历。而真正促使他锁定住家母婴护理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缘由。最直接的推动力则来自于他经常遇到身边朋友生完孩子却找不到满意月嫂的现象和媒体对月子中心、住家月嫂负面信息屡见不鲜的报道。杨小明发现,家庭服务行业有自己的特性,尤其是月嫂这种职业,归根结底在于传统中介模式的机械沿用。

 

“在痛点很多的情况下,一个普通创业者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那只能找很多人不愿意或看不起的行业,我去做,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痛点越多机会也就越大。”杨小明在姆爱妇婴在营销和广告上的投入很少很少,却几乎每天都在研究或开会讨论服务创新。
 


而对于母婴护理而言,所谓服务创新,说白了就是更全面更有效地让客户和月嫂都满意,同时挖掘更多需求和价值。他表示,也许从事这个行业很操心,发展较慢。但在短短近两年的发展过程中,姆爱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支持和认可,同时也获得了上海市家庭服务业特别贡献奖、“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

 

 采访者手记

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以创业推进就业,走上自主创业的征程。在大学生群体中,研究生创新创业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

研究生创业与本科生不同,他们的知识积累更为丰富,因此能在多样的知识体系中寻找创新点实践于创业中;其次,研究生的思维模式更为成熟,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面的了解,他们创业的项目会更为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从采访中发现,这三位创业者的创业项目得以顺利开展,还离不开早期接受的创业教育。他们三位都曾是“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的学员。

 

 研究生计划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是上海市教委发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主办的一项公益创业教育计划,旨在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自2013年起,已连续组织开展了6期研究生计划,共计收到1470个项目申报,孵化培养了739个项目,658个项目成功结项,其中232个项目走上创业之路。这些创业项目主要集中于互联网与移动技术、文化创业、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和其他多行业领域结合创业项目。